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文|吴圣金(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吴俊杰(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广东正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围绕着做好“土特产”文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农业增长新动能。
以新质生产力深挖土特产潜力
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因地制宜既可以发挥特色农业资源的禀赋优势,又能满足特色消费时代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因地制宜深挖土特产的潜力,可以充分发挥土特产的发展在供给和需求的两端优势,使其天然具备通过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增长动力。
从供给侧来看,独特的地理、土壤、气候条件往往是土特产之所以为“特”的决定性因素,造就了独特的农产品并赋予其独特的品质,使土特产具备良好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条件。从需求侧来看,一个较大地域范围内,如果农产品种类单调,势必导致恶性竞争,总销量也只会是基本需求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现在早已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了,农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把大众温饱型需求转变为多样化、特色化、差异化需求,土特产之间虽也有竞争,但更多的是互补,互通有无,美美与共。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利于整合土地资源和产业规模化,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和发展。
对于新质生产力而言,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当前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也决定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产业振兴,关键是要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由此可见,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深挖土特产潜力,大有可为。
比如说可以做强种业“芯片”。通过携手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种业创新研发项目,围绕良种培育、实用种植技术等方面加强现代成果转化,促进品种更新换代;通过智慧化管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田间物联网传感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过程记录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拓展新业态,通过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催生农业新业态。
以产业全链条升级打造土特产集群优势
土特产的品牌化是打好特色农业牌的重要途径。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农产品竞争的实质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战略已经成为农产品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土特产的品牌化建设重在解决农产品产而不知、知而不响、响而不贵等问题。
“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创出一方市场”,品牌强农成为激活内需潜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新引擎”。土特产要在“品”上下足功夫,靠品种取胜,靠品质争先,靠品牌出彩。具体来看,一是要树立品牌形象。用心设计土特产品牌,力争叫得响、好推广,让消费者记得住。二是可靠的质量标准。依靠农业新质生产力在种植、采摘、仓储、加工、包装、物流、终端销售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做到“生产可记录、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身份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三是创新宣传形式。顺应新时代、新媒体的大势,讲好土特产的故事。只有走品牌化之路,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价值跃升,才能打好特色农业牌,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当前,农业科技发生深刻变革,乡村产业发展正逐步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乡村产业要提质增效,重在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要依托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智慧农业、营养健康、生态文明、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立足土特产的资源禀赋优势,挖掘农业的文化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通过一二三产业间的联动与延伸、体制机制的创新、资源跨产业集约化配置,促使农业与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乡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要通过打造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土特产,多维度、深层次让土特产增值,让农民从全产业链各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以聚才汇智筑牢土特产人才高地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掌握农业前沿科技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土特产”文章,也离不开一支掌握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队伍。要积极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功夫,推动高素质人才下乡服务特色产业,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让其留得下、能创业。要强化政策支撑,升级服务保障,让各类人才竞相奔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具体形式上,要以“凝聚人才、汇聚智力、服务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服务阵地优势,大力培养品种选育、高效种植、数字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要柔性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农、科、教紧密结合;推动人才等多主体嵌入农业产业链,形成产权清晰、利益直接、风险共担、机制灵活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示范发展、产业帮扶、扩大就业、集体分红等方式拓宽土特产增收致富渠道。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富起来,要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保障农民多受益。在实践中,要优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挥联结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桥梁作用。要注意整合分散农户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形成群体优势,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降低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此外,还需要打造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和农业生产作业效率,使农业生产水平、农产品品质和土地产出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实现传统小农户生产向产业化、高效化、智能化模式转变,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本文责编】李育蒙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第6期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上一篇:“一刀切”禁止,大学生上课能不能用电脑?
- 下一篇:下一篇:向改革要活力:切实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